
跋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跋
⒈ ?翻山越岭:跋涉。
⒉ ?踩,践踏:跋前踬后(喻进退两难)。
⒊ ?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,说明写作经过、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:跋文。跋语。序跋。
异体字
- ?
- 犮
- ?
汉英互译
cross mountains、postcript
造字法
形声:从足、犮声
English
go by foot; epilogue, colophon
※ 跋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跋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-在线查询专业必备工具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详细解释
基本词义
◎ 跋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足,犮(
)声。本义:草中行走,越山过岭)(2) 同本义 [climb over mountains]
文公躬擐甲胄,跋履山川?!蹲蟠こ晒辍?/p>
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?!蹲蟠は骞四辍?/p>
大夫跋涉,我心则怃?!妒む{风 ·载驰》
(3) 又如:跋援(犹攀登);跋履(登山涉水)
(4) 扭转 [turn round]
跋马望君非一度,冷猿秋雁不胜悲—严武《巴岭答杜二见忆》
(5) 又如:跋马(勒紧马绳,使马回转)
(6) 踏,踩 [stamp]
(7) 又如:跋浪(踏浪;破浪);跋足(踮起脚跟)
(8) 见“跋扈”
词性变化
◎ 跋
〈名〉
(1) 火炬,火把 [torch]。如:跋烛(快要点完的蜡烛)
(2) 通“茇”。 [草烛的]根部。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[root;base]
烛不见跋,尊客之前不叱狗,让食不唾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
烛尽见跋?!读恼疽臁ど叟?/p>
(3) 文体的一种。附在正文之后。即后序 [postscript]
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?!睹蜗侍浮?/p>
(4) 又如:跋尾(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)
康熙字典
跋【酉集中】【足部】 康熙筆画:12画,部外筆画:5画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蒲撥切,音魃。《說文》蹎跋也?!队衿钒?img src="/d/file/spz/281e8.png" alt="?" class="wh16" />,行貌?!对姟む{風》大夫跋涉。《傳》草行曰跋,水行曰涉?!夺屛摹讽n詩云:不由蹊遂而涉曰跋。
又《詩·豳風》狼跋其胡?!秱鳌钒希褚?。
又《類篇》本也?!抖Y·曲禮》燭不見跋?!对]》跋,本也?!妒琛繁?,把處也。
又《前漢·揚雄傳》跋犀犛?!对]》張晏曰:跋,躡也。師古曰:反戾也。
又《後漢·崔駰傳》黎共奮以跋扈兮。《註》跋扈,强梁也。
又《篇?!纷汜釥懓?。故書文字後曰跋。
又姓?!段宕嬔a遺》跋異,汧陽人。
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北末切,音撥。義同。
又《集韻》博蓋切,音貝。與?同。詳?字註。
又《韻補》叶蒲麥切?!短K軾·趙康靖公銘》遂授以政,歷佐三葉。濟于艱難,不疐不跋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跋【卷二】【足部】
蹎跋也。从足犮聲。北末切
说文解字注
(跋)蹎也。依豳風正義訂。跋、經傳多叚借沛字爲之。大雅、論語顚沛皆卽蹎跋也。毛傳。顚、仆也。沛、拔也。拔同跋。豳風狼跋亦或作拔。馬融論語注曰。顚沛、僵仆也。按豳風狼跋其胡謂?也。?則仆矣。引伸爲近人題跋字。題者標其前。跋者系其後也。邶風傳。艸行曰跋。別一義。从足。犮聲。北末切。廣韵蒲撥切。十五部。
- 跋的词语 组词
- 跋的成语